首页 图书 美文 故事 作文 树洞
全部 情感文章 经典文案 心情日记 散文精选 写日记 情感故事 文案 好词好句

汲取贤吏之道须“五常”

南晓奚
发表于 2022-08-16 14:42

——观《江苏历代贤吏为官之道》有感

近日,局机关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到市总工会六楼(徐州市党性锤炼中心)参观“‘清风徐来amp;#8226;见贤思齐’——江苏历代贤吏为官之道”主题展,我深受其益,颇有感悟。生逢新时代的我们党员干部更要向范仲淹、于成龙、曾国藩、张伯行、林则徐等贤吏学习,学习他们立世有信念、心中有定见、行事有原则的为官之道,汲取精神养分和力量,启迪党员干部见贤思齐须做到“五常”。

一、常铸忠诚之魂。天下之德,莫大于忠。忠诚就是一个社会人应负的责任,是与生俱来的道德和义务,它是不讲条件和回报的自然责任和义务。忠诚是为政之魂,是党员干部最根本的政治品质,是一种信仰、是一种情怀,也是一种作风养成。对党忠诚,是党章明确规定的党员义务,是每个党员入党宣誓时的庄严承诺,是每个共产党员必须遵循的党性原则。对党忠诚是灵魂,没有对党的绝对忠诚,党员干部就会丢了“魂”,工作就会失了“向”,就丧失了作为共产党员的最起码条件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‘绝对’两个字,就是唯一的、彻底的、无条件的、不掺任何杂质的、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。”

对党忠诚必须体现在政治上忠诚,在树牢“四个意识”和践行“两个维护”上做到政治自觉;对党忠诚必须体现在思想上忠诚,在坚定“四个自信”和强化理论武装上做到思想自觉;对党忠诚必须体现在行动上忠诚,在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做到行动自觉,对党忠诚要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党员干部要自觉把讲政治、铸忠诚融入自己的思想和言行,在“众声喧哗”之际保持清醒、在“难啃的骨头”面前勇于担当。

忠诚,是诸葛亮一生的做人准则,他的一生鞠躬尽瘁, 死而后已。他在《兵要》一文中说:“人之忠也,犹鱼之有渊。鱼失水则死,人失忠则凶”。是说一个人的忠诚好比鱼和水的关系,鱼没有水就会死,人如果没有忠诚的思想观念,就会变得凶残,没有人性。“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,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。”是伟人邓小平发自内心的对祖国和人民忠诚情感的自然表达。这种忠诚使伟人在危难中刚正不阿,这种忠诚给了伟人力挽狂澜的超人胆魄,这种忠诚改变了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命运,这种忠诚改写了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,这种忠诚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树起了一面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,这种忠诚为我们绘制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。

我们党百年一路走来,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,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,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,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。对党忠诚,必须一心一意、一以贯之,必须表里如一、知行合一,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、不移其志、不毁其节。我们共产党员始终以先辈先烈为镜、以反面典型为戒,不断筑牢信仰之基、补足精神之钙、把稳思想之舵,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。今天我们郑重地凝望党史,致敬缅怀先辈和先烈,为的是品悟信仰之真纯、忠诚之可贵,为的是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干事创业的精神之基,凝聚起复兴路上奋勇向前的磅礴力量。

二、常存担当之责。顺境逆境看胸襟,大事难事看担当。担当是一种能力、是一种责任,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。任何时候敢担当、能担当、会担当、善担当不仅是对党员干部能力和素质的考验,更是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期盼和要求。历代先贤为国分忧、为政尽力、为民操劳的不竭动力,既源于文人士子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,也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贯倡导的高风亮节。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担当精神不只是为了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,更是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实现共赢共享。担当是人民的期望,敢于担当责任,勇于直面矛盾,善于解决问题,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、人民、历史检验的实绩。担当也是改革的需求,看准了的事情,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,坚定不移干。为官当学林则徐的担当精神。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。”这是林则徐以民族大义为重、勇于担当的真情流露,更是他留给后辈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。林则徐虎门销烟,不仅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,而且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。这种不畏艰难、敢于担当的高尚情操令人敬仰,这对于当下党员干部来说,勇于担当更是不可或缺的责任意识和政治品格。

敢于担当,才能有所作为。作为党员干部,更要强化责任担当,顺应新时代新要求,攻坚克难,方显担当本色。当前,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,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、优化经济结构、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,前进道路上充满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,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做到勇于担当。在工作中要时刻不忘肩负的神圣职责,勇挑重任,敢抓敢管、敢于碰硬;在面对重大原则问题上要立场坚定、旗帜鲜明;在面对困难和矛盾时不回避、不退缩,要有逢山开路、遇水架桥的勇气,提振精气神。

新时代需要新担当新作为,党的事业更需要敢担当有作为的好干部。只有能够担当,敢于担当,直向矛盾和问题,主动接受挑战,大胆开拓创新,才能更好地创造经得住实践、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工作业绩。

三、常立为民之志。民惟邦本,本固邦宁。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,是真正的英雄。没有人民群众也就没有我们党员干部,人民群众是我们党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基础,是我们党服务的主体。因而,作为一名党员干部,一定要做到心中有人民、肩上有责任,脚下才有力量。

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,是我们的衣食父母。离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,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、无本之木。脱离群众,丧失根本是我们党执政后面临的最大危险。密切联系群众,坚持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。群众路线是引领我们做好各项工作、保障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命线。因此,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要时刻想人民群众之所想、急人民群众之所急、解人民群众之所忧、办人民群众之所盼,把人民满意不满意、赞成不赞成、拥护不拥护、答应不答应,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。全心全意地、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、办实事、解难事,做到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。

北宋著名政治家、文学家范仲淹一生心存社稷、民生为念,关心民间疾苦,为民排水患、修水利、开仓赈灾,作出了许多益于国计民生的事,政绩卓越。他始终把国家、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,为祖国的前途、命运担忧分愁,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,表现出他一贯的远大政治抱负和雄心壮志。他正直无私、坦率真诚、公正不阿是值得我们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,他的一生,就像自己写的那样: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。”这充分体现了党的领袖情系群众、关注民生的为民情怀,也指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对人民的责任。

四、常怀淡泊之心。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淡泊是为人处世的人生情怀,更是一种令人向往的人生境界。古人云,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历代贤吏的智慧穿越悠久的时光隧道,至今仍然在指导我们生活的方向,温暖着被尘埃蒙蔽的人心。淡泊不是安于现状,随遇而安,而是一种操守,一种立身做人之道。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“繁霜尽是心头血,洒向千峰秋叶丹”诗句,号召科学家们淡泊名利、甘于奉献,强调“淡泊见初心”。

淡泊名利,就是“名利于我如浮萍”。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,是社会各阶层和各领域的先进骨干力量,一定要常怀一颗淡泊之心,坚守做人的操守和从政的道德,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以及权力观、地位观、利益观,正确对待名利地位,克己奉公、甘于奉献。淡泊并不是“无为”,党员干部既要淡泊个人的功名利禄,也要负起肩上的公权职责,担起人民的福祉重任,做到吃苦在前,享受在后;做到先人后己,先公后私;做到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,在关键时刻能站出来,危急关头能豁出来,扎扎实实干出实绩,实实在在让群众满意。

清代官员张伯行的一生多在繁华富庶之地为官,却始终过着简朴的生活,保持着寒儒本色。他在《却赠檄文》中写道 :“一丝一粒,我之名节;一厘一毫,民之脂膏。宽一分,民受赐不止一分;取一文,我为人不值一文”这句名言,他是这样写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他所以能成为一个好官,最重要的是他能以清醒的头脑、淡泊的心境面对纷纭的人和事。能远离浮躁、面对大众化的拜金热潮,退而避之;面对享乐思潮的诱惑处之若泰;面对风行的卖官鬻爵浊流不堪与之为伍,不为名利得失所困扰。一心一意摆准自己位置,当好自己的官,干好自己的事。

作为当今的党员干部要像清官张伯行学习,学习他凡事要做到公平正义,要有一颗淡泊名利之心。淡泊可以让人站得高远,淡泊才能分别轻重,淡泊可以让人更加明了自己身上的责任。有了淡泊的心境,你就能甘于寂寞,你就拥有了一种超然的精神境界,你就固守了心灵的平和安祥,在从容淡定中体味一种和谐与韵律。党员干部要学习张伯行,胸怀法度、善守其本,不为享受所累、不为名利所惑,时刻注意检点自己,不做有违道德和法律之事。要真正地做到慎欲、慎微、慎独,甘耐孤独和寂寞,在孤独中磨砺自己,在寂寞中成就事业。

五、常修清廉之德。功废于贪,行成于廉。廉的基本含义就是廉洁自律,洁身自好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。”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,清廉也是为政本色。不受日廉,不污日洁。只有廉洁,才能不取不义之财,不贪不义之利,才能为政公平、理讼明正。江苏历代先贤的重要共性,在于“清正廉明,自奉节俭”。要把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安身立命的“压舱石”,时刻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,戒贪止欲、克己奉公,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。

历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败由奢。曾国藩的一生完美的实现了“立功、立德、立言”的理想境界。他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,不可为官自傲;他修身律己,以德求官,礼治为先,他有很多励志的富有哲理的名言一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。他曾说:“仕宦之家,由俭入奢易,由奢返俭难。”在《曾国藩传》中,作为晚清“四大名臣”之一的曾国藩修身律己,清正廉洁的官场形象令人景仰。他所秉持的为政之道、修身养性、治国平天下的精华,贯穿勤政、清廉、戒贪等廉政文化思想之中,为我们党员干部作出了廉洁自律的榜样。

苟非吾之所有,虽一毫而莫取。无论历史如何变迁,无论时代怎样发展,廉洁自律永远是时代的呼唤,永远是人民的期盼。清正廉洁是为官之要,是每一个党员的必备修养。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,坚定理想信念,打牢思想政治基础,坚持清正廉洁,筑严思想政治防线,要稳得住心神、管得住行为、守得住底线,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,在奋发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,光明磊落坦荡无私,永葆“只留清气满乾坤”的政治本色。